在中国古代器物类中有两个门类是世界认同度最高的——瓷器和家具。中国家具有三千年历史,如果把竹席、篾席也算作家具,中国家具的历史可以上推到五千年前。时至今日,我们现在所说中国古典家具,主要是指明清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之盛行,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居功甚伟。王世襄老先生研究和传承的中国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带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已经超出了他自己本身喜爱而研究,研究而著书,著书而保护,保护而再传承的单循环。它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全世界共同珍视,共同研究,共同欣赏的一种大文化,大器物境界。
然而,除了王世襄先生的著书立作之外,明式家具还有什么经典之处吗?为什么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家具历史中,唯独明式家具能够备受古今文人推崇?
Ming-style furniture
静 心
在这浮躁的社会,静是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明式家具的“静”,一方面提现在历史的造型变化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制作工艺上。
明式家具沿袭宋元风格,宋式家具如宋徽宗之瘦金体高逸俊秀,元式家具则丰富了曲线变化。进入明代,经济蓬勃,皇廷贵胄迁都筑宫,官绅商贾开园修宅,家具审美与工艺进一步发展,及至明中期,明式家具制式渐臻完善。从典雅平正到简约质朴,古典家具形制的变化都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持身勿轻”、“淡泊明志”的“静”雅思想。
制作工艺上的“静”,也是明式家具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简洁的造型设计,不繁杂的雕饰可以平复纷乱的思绪,让整个人“空明”下来;隽秀的线脚美学,带有浓郁的文人风骨,大繁至简返璞归真;科学的结构比例,比古画里的宋代家具造型更加成熟、雅致;精密的榫卯结构,在拆卸把玩、扫尘清理的过程中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
明式家具不仅通过精致、匀称、大方、舒展的实物形体展现出“静心”的魅力,而且还在传达一种合乎自然的合度和谐中,给人们一种超然沁心、古朴雅致的审美享受。由此,我们领悟到明式家具的这种“古”和“雅”的风格与特色,是在文人倡导的所谓“古制”和“清雅”的文化精神中孕育产生的;从美学的意义上讲,是他们对历史传统审美的总结,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弘扬、光大。
Ming-style furniture
品 味
品味是文人的情怀意境,也许是诗、是画,也或许是一木、一石,是文化,是人智识悟在物质形态中的结晶和历程。明式家具的品味融入了道家、儒家、佛教的思想在其中。
自宋代出现石屏,到了明代,以云南大理点苍山为代表的云石镶嵌家具成了明式家具别具一格的特色,赋予人们无限丰富的艺术联想。这种文人的情怀意境,是人智识悟在物质形态中的结晶。通过明式家具所透露出的文人气息,无论是精神领域还是物质领域,它们在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特殊的地位。
“明四家”之一文征明的弟子周公瑕,在他使用的一把紫檀木扶手椅的靠背上,刻下了一首五言绝句:“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无独有偶,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万历年间苏州制作的书桌,在腿部也刻有一首“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假尔为冯(凭),逸我百年”的四言诗。
从这些遗存下来的明式家具里,我们可以看出其中镌刻的明朝文人味。闲情逸致的文人生活,使他们深居养静,不浮躁,无火气。因此,明式家具的风格必然符合他们的情理和怡性,造型的“方正古朴”、“古雅精丽”便成了一种独特形式。
明式家具的品位和格调表现出种种特殊的情怀和意境。这种情与境的结合,首先突出地表现为石文化情结。明式家具运用的优质硬木和花纹丽石,时人皆冠之一个“文”字,即称之为“文木”、“文石”,使它们各自不同的天然纹理和各具特色的材质,都在这文人的意匠中获得一种时代的情往。
Ming-style furniture
玩 味
明式家具怎么玩?不同于斗鸡遛狗的市井野趣,也不同于钻石珠宝的风光炫耀。明式家具的玩,需要历史和心境的沉淀才能体会。譬如明式家具使用久了,就会慢慢的形成漂亮的包浆,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也是文人享受“玩”的一个过程。
除了包浆以外,明式家具的用料也是“玩”的一大项。以黄花梨家具为例,黄花梨不仅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和让人赏心悦目的橙黄色泽之外最主要的是因为黄花梨的刨面拥有鬼谷神功般的纯天然的纹路,这些特殊的纹路让家具拥有更多遐想的空间,这些纹路时而高山流水,时而风情万种,时而又云雾缭绕,中国的工匠们沉醉其中,寄意于斧凿,在尽情地挥洒运用,成就了明式家具的行与纹。
世人对明式家具的喜爱是因为它保存了最自然最原始的姿态,一件家具能够让离大自然越来越远的人们重新建立起与自然的一种密切联系,这种“玩”,实质上是内心对自然的渴望。
Ming-style furniture
知 识
中国传统家具的雏形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经过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沉淀、积聚了无数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国传统家具终于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其代表作就是诞生于明朝中期烟雨江南的明式家具,为中国家具史书写下了传统家具最高的巅峰。
因此,要说起历史如此漫长的明式家具知识,也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明式家具其型之灵、材之好、艺之精,韵之美,这种简素、意蕴的悠长能够让人心境安逸,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椅具为例,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诗经》有“其桐其椅”,“椅”即“梓”,是一种树木的名称。中国文化流产有序,秦汉及前席地而坐,唐始坐上床榻,宋后尚垂足坐高,入明,椅等家具渐臻成熟。我国地广人多,历朝历代多循孔儒,重礼不重理,合礼则合理。故坐有坐礼,应静得下、坐得住、免坐满、“勿跛椅”。如此这般,椅正身正心正成为设计文椅的核心精神。
从唐寅的《琴棋书画人物屏》等古画中发现,明人座椅陈设不多,且个性张扬,多为单张制作,这也是传世明代椅子匮乏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有:大柜、条案等经年不搬动,而椅子却整天摆弄,实在折腾不起;明代陈设中椅子本不多,兼以床榻为坐具。
数百年来兵戈扰攘,正如有明一代苏州城建有园林府第271座(据《苏州府志》记载),如今残存仅60处,故对椅凳的损害也可想而知。加上五四运动以来的反封建思潮,以及上世纪末西风东渐,国民时尚把椅子换沙发,致令传世明代椅子珍品极难寻觅。
责任编辑:水晶 作者:佚名